https://www.moea.gov.tw/Mns/populace/news/News.aspx?kind=1&menu_id=40&news_id=110362
(全文詳經濟部新聞與公告)
一、國外經濟
隨通膨壓力趨緩,全球經濟動能溫和增長,國際預測機構S&P Global 6月15日最新預測,2023全年經濟成長率2.4%,較上月上調0.1個百分點。以主要國家觀察,美國上調0.3個百分點最多,日本上調0.2個百分點次之,歐元區、南韓各下修0.2個百分點,中國大陸、香港、新加坡均持平。
二、國內經濟
隨通膨及升息抑低全球終端消費力道,加以廠商陸續去化庫存及調節投資、國際原物料價格續低,我國5月出口及製造業生產指數分別年減14.1%、16.4%。民間消費方面,受惠母親節檔期促銷活動挹注,實體店購物人潮明顯回升,外出用餐消費動能增加,加以上年同月受國內疫情升溫影響,比較基期較低,5月零售業、餐飲業營業額,分別年增16.6%、44.0%。
展望未來,雖高效能運算、人工智慧、車用電子等新興科技應用持續擴增,加上我國半導體產業具競爭優勢,惟通膨升息、俄烏戰爭,以及美中科技戰等干擾全球經貿之不確定因素仍在,恐抑制外銷接單成長,後續發展仍須密切關注,並妥為因應;零售業及餐飲業因解封效益持續顯現,且適逢端午連假、畢業季、年中慶等採買和聚餐商機,及車商夏季銷售競賽開跑,加以上年同月比較基期續低,預期營業額年增率將持續正成長。
三、近年東協外人直接投資(FDI)分析
(一) 經濟穩健帶動外人投資:
1.東協成為全球布局投資的重要區域:東協2021年人口總數663.9百萬人,與全球各個國家比較,僅低於中國大陸及印度;2021年GDP亦達到3.3兆美元,於全球各國排名居第5。受惠龐大的人口紅利、豐富的天然資源,在美中貿易戰催升的全球供應鏈重整下,東協逐漸成為各國考量投資或轉單的重要區域。
2.東協外人投資超越中國大陸躍升全球第3:歷經美中貿易與科技紛爭,以及疫情肆虐封控的洗禮後,2018-2021年全球外人投資降到5兆4,744億美元,較2014-2017年減少23.4%,惟對東協投資卻逆勢成長逾2成。2018-2021年外人投資東協排名超越中國大陸,躍升為全球第3。
(二) 東協外人投資來源與標的:
1.2021年東協外人投資創歷史新高紀錄:東協具人口紅利優勢,為趨動消費與製造的重要動力,加上豐富的石油、礦產等天然資源加持,深受投資者青睞。2018年美中貿易磨擦升溫,推升東協外人投資於2019年大幅攀升至1,749億美元,而2021年在走出疫情重創的低谷後,東協外人投資再度超越疫前水準,提升至1,792億美元。
2.美國、日本、歐盟為東協外人投資的主力:美中貿易戰爆發,加速各國推進全球供應鏈調整步伐,東協吸引外人踴躍投資,致投資來源相對分散,2018-2021年前三名為美國、日本、歐盟,三者占比合計36.9%。
3.東協外人投資集中於新加坡、印尼、越南:全球對東協投資向以新加坡占最大宗,2018-2021年投資金額3,548億美元,占56.8%,其次為印尼和越南,2018-2021年占比皆逾1成。
4.全球對東協製造業投資動能強勁:觀察全球對東協投資的業別,主要以金融保險業為主,2018-2021年1,903億美元,占30.5%,其次為製造業1,758億美元,占28.2%,兩者合計占58.7%。若與2014-2017年比較,外人對東協製造業投資成長61.8%,為東協投資成長之主要貢獻來源,同時也帶動相關輔助行業的成長,如運輸倉儲業。